青岛今年大幅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有效推动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相关资料图)
新增3.55亿元经费:以前“不敢想”的校园活动都办起来了
今年以来,青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幅度提高了义务教育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由每生每年900元提高到1300元,增幅44%;初中由每生每年1100元提高到1700元,增幅54%。此番调整之后,市、区(市)两级财政增加投入3.55亿元,青岛市义务教育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和经费保障水平居全省第一。如今,这些资金已经在校园里引发了一系列的变化——促进老师专业成长的培训多了,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活动多了,学校预算宽裕起来,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和希望。
开展师生活动有了更大空间
生均公用经费是用于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和其他日常工作任务等方面支出的经费,按照在校生人数拨付学校使用。青岛此前的生均经费标准是自2015年施行的,近年来,这一保障标准在支撑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按照去年推出的《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到2024年,全市要新建改扩建普通中小学、幼儿园220所,新增学位16万个,要培育推出一批家门口好学校、优质教育集团和教育强镇。这其中,基础教育经费持续增长机制成为计划成功落地的关键一环。
对于学校来说,当经费紧张时,要优先满足水电、取暖等“刚需项目”,师生文体活动等“非必需项目”则被削减。生均经费的提高,让学校在开展师生活动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
经费调整以来,短短半年时间,就给青岛教育带来了显著的效果:有效推动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也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和家长满意度。
平度市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3000人左右规模的学校,拥有昆明路校区和苏州路校区两个校区。生均经费标准提高之前,学校每月经费22.5万元。其中,苏州路校区是2021年启用的新建校,冬天供暖使用中央空调,一个月的电费就要十多万元。此外,还有两个校区的保安费、保洁费等,留给学校开展各类活动、发展学生社团的费用十分有限。生均经费提升之后,平度市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的经费增加了120万元。校长林勇说,多出来的经费,都用在了学生和教师身上。
“这个学期学校无人机社团买了新机器,社团活动多了不止一倍。”胶州市三里河实验学校学生陈郗告诉记者,大家能感受到,学生活动在数量、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提升。三里河实验学校的航空教育特色突出,此前,航空社团只面向初中学生招募,随着经费提高,学校可以购买更多的设备、增加更多的师资,今年开始,社团向下延伸到了小学部,从前学校“不敢想”的航海课程和社团也逐步建立起来。此外,学校的秧歌队有了专业老师;学校一年一次的足球赛终于在今年变成了一年两次;从前一年一次的运动会,今年一学期就办了两次——一次趣味运动会、一次田径运动会……学生们细数着学校的变化,幸福感溢于言表,各种文体活动带来的充足的展示机会让学生个个脸上洋溢着自信和阳光。
同样的变化也在莱西市洙河小学上演。今年,该校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读书节、体育节,还参加了学校承办的全市学生“十岁集体生日”。拿着特殊的奖品——印有学校校徽的书签,学生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教师培训“有能力”提档升级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根据规定,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生均经费的提高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采访中,校长们一致表示,经费提高之后,学校教师培训、教师交流活动明显增多了,老师们的心气高了、积极性高了,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也不断提升。
莱西市洙河小学校长王闰生介绍,从前学校对应的教师培训经费约为4.5万元。生均经费提高后,教师培训经费也增至9.1万元。“我们有能力邀请更多学科的专家、组织更多高质量的培训,这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大。”王闰生说。
今年,莱西市香港路小学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多位齐鲁名师到学校帮助提升课堂效率,也利用“走出去”的方式,带老师到北京、济南等地的先进学校培训,提升老师业务能力与教学经验。在平度市第二实验小学,本学期教师个性化参训总人次比以前多了至少三分之一。
青岛市教育局规划财务处处长陈健介绍,青岛市将建立常态化、全方位经费监管机制,督促各区(市)教育、财政部门严格按照新标准及时足额拨付资金,规范经费管理使用,提升资金使用效果。下一步,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促进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实习生 张雨诺)
青岛日报2023年8月17日2版
标签: